垃圾要徵費 先做好回收
將軍澳擴展堆填區波折重重,導致政府加緊研究以其他方式處理本港垃圾,以及設法減少港人的垃圾量。無論是建造新型焚化爐也好,開徵家居垃圾處理費也好,預計都可能面對龐大反對阻力。多年前政府曾經構思在港海用垃圾堆填人工島,後來不了了之。隨著最新焚化設施消減了有毒氣體二噁英的排放,又能夠利用焚化熱量供電,興建焚化設施之議重新放上桌面。
將軍澳居民今次「抗爭」成功,日後政府考慮在其他地區設置焚化爐,一樣會受到那些地區居民的反對。無論焚化設施的美觀和除臭安排做得多麼好,都難阻擋路上穿梭的垃圾車發出的臭味。
源頭減廢勝在治本
行政長官 曾蔭權 下月將去日本 橫濱,視察當地的小區垃圾焚化設施,如何做到美觀實用、經濟環保兼無滋擾。不過,要把這模式搬來香港,觀諸現時政府欲在十八區建骨灰龕遇到的重重阻力,估計要花相當大的氣力去游說居民接受。
相比之下,設法從源頭減少垃圾,是較符合環保的治本之道。
膠袋稅成功落實,顯示如果推行得法,「寓禁於徵」未必完全得不到市民的接受。當局正研究家居廢物徵費,涉及的問題比膠袋稅複雜得多。
政府積極推動家居廢物回收 再造,平均每人每天送往堆填的家居垃圾量,由二○○五年的一公斤,減至去年的零點八六公斤,仍然有相當大的壓縮空間。
環境諮詢委員會的廢物管理小組,昨日討論家居垃圾徵費形式,究竟是按大廈、垃圾車還是個別住戶徵收。論公平和減廢效果,按照個別住戶垃圾量徵費,比其他方案優勝,但是執行比較複雜。
部分海外地區的做法,是規定住戶要購買特定的膠袋來裝載垃圾丟棄,垃圾愈多,要買的膠袋愈大和愈多,花錢就要更多,市民會直接感到多棄垃圾對自 己錢包的影響,有較強的意識和動機去把廢物分類供免費回收。如果垃圾費只屬於管理費的一部分,市民不會強烈感受到「切膚之痛」。
增回收廚餘及紙包
這個方案的執行問題比較複雜,例如台灣 有市民把家居垃圾丟去路旁垃圾桶,來逃避買膠袋。計畫考驗市民的公德心,調查執法比較困難。
膠袋稅面對的抗拒較低,除了宣傳教育得法,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,是留給市民不買膠袋的選擇空間,只要自攜環保袋,可以一個仙也不用交。家居廢物徵費方面,市民卻難以做到自己家中一點廢物也沒有。
當局按照垃圾處理成本,粗略估計平均每戶每月徵費三十一元,並且可能透過限量免費膠袋等形式,減輕基層市民負擔。無論採用何種方式收費,另一個減輕市民交費負擔的做法,是提供更多種類的免費回收項目。
根據環境保護處的統計,現時平均每天送往堆填區的六千公噸家居垃圾中,按重量計,佔約四成是廚餘,近兩成半是廢紙。當局應增闢回收㕑餘和飲品紙包等項目,讓市民可以選擇把交費需要降到最低,減少推行阻力,兼有利環保。
(星島)2010年10月23日 星期六
email : sales@polybag.com.hk
Tel : 2343 0030 Fax : 2763 0484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